央视报道,在《2018中国糖尿病与营养膳食峰会》中指出:人体肠道环境和糖尿病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引起了人们对于肠道微生物的高度重视,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在报道中讲到:益生菌对维护肠道屏障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体内的益生菌减少,肠道内菌群平衡被打破以后,有害菌就可能穿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造成炎症反应、胰岛素的抵抗,甚至引起糖尿病。
全球四分之一糖尿病患者在中国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4.25亿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递增。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全球最多,达1.14亿人,差不多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毫不夸张地说,处在20-79岁这个年龄段的国人中,每11个人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在大家认识的亲友中应该至少有一位患有糖尿病。
成年糖尿病患者中大多罹患2型糖尿病,患病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遗传因素、肥胖、精神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但几乎所有的青幼年(0-19岁)糖尿病患者都属于1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对成人较低。中国20岁以下1型糖尿病患者总数约为4.7万人,每年新增病例约为6000例。
可怕的是糖尿病并发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
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有牙周病、肾病、眼病、心血管病等。而患有糖尿病或存在妊娠糖尿病高风险的孕妇,会给自身和胎儿带来罹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肾病等更高的风险。另外,糖尿病患者足部由于神经病变使下肢保护功能减退,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使动脉灌注不足致微循环障碍而发生溃疡和坏疽的疾病状态,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甚至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糖尿病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虽然人们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有着一定相关性,可是目前还缺少证明它们之间关系的直接证据。不过近日发表在《自然》子刊上的一篇文章说明,在此方面的研究似乎有了突破性进展。
《Nature》官网发表了一篇名为《肠道微生物群、短链脂肪酸与代谢疾病的因果关系》的文章,这项研究是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和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个联合团队发现的,他们发现肠道微生物和糖尿病之间确实存在因果关系。肠道菌群分泌的丁酸会改善胰岛素响应,而丙酸会增加2型糖尿病风险。这个结论大致意思就是丁酸可以促进人体在餐后的胰岛素分泌,而人体内丙酸(在粪便中可检测出)如果含量变多,则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这一结果不仅对预防、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起到推进式的作用,还对“菌群与疾病关联”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经过双向孟德尔随机化设计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丁酸很可能在摄入葡萄糖后,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研究人员还发现肠道菌群生产的另外一种短链脂肪酸——丙酸,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粪便中如果丙酸含量越高,患2型糖尿病风险越高。这也说明丙酸可以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的风险因素。而且,人们可以从丙酸出发,寻找2型糖尿病产生的原因。当然,研究团队也表示,丙酸与糖尿病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上海交大的科学家们领导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可通过改变肠道细菌来治疗2型糖尿病。
此研究成果于不久前发布在美国《科学》杂志上,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的分组实验发现,高纤维饮食组中89%的患者能更有效地调节血糖水平。并且食用纤维食物越多的患者,血脂水平越好,体重减少更多。
无论如何,研究进展到目前的程度,都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干预肠道微生物来调节菌群,进而影响到胰岛素的产生,以及通过肠道微生物能够检测及预防2型糖尿病。